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学术报告

首页 >> 学术报告 >> 正文

【北航数学论坛】从计算科学到大数据科学——漫谈数学交叉科学研究

发布日期:2020-11-23    点击:

北航数学论坛学术报告

从计算科学到大数据科学

—漫谈数学交叉科学研究

崔俊芝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报告时间: 20201125 (星期三) 下午 1600-1700


报告地点: 沙河校区咏曼剧场


报告摘要:

伴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科学已经渗透到几乎所有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形成了众多的计算科学分支。

重大工程和高科技装备的研发、运行、维护与监控,在CAD/CAM/CAE/OA/ERP3-S技术的基础上,已经发展成为集成化和智能化的数字工程                                               智慧工程。

计算科学与工程的核心是——模型、算法及其计算软件,数学,特别是应用数学和计算数学,是它们的共性基础。因此,计算科学和数字-智慧工程既是应用数学和计算数学研究问题的源地,又是其研究成果的归属地。

伴随着大数据的汹涌澎湃,基于大数据的计算科学正在迅猛发展,人类正迈向智能化时代。

本报告的主要内容是:

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

计算科学与工程

计算科学无处不在,计算科学之内涵

迅速发展中的计算科学

案例—(1)新材料研发中的几个交叉科学问题

2E-计算机与高性能计算体系

数字工程智慧工程

现代工程中的几个计算科学问题

CAD/CAM/CAE/CAI数字工程

案例

大数据科学

基于大数据科学和技术的——智慧工程、智能装备、智慧城市、….

为繁荣中国的数学交叉科学而奋斗 !


报告人简介:  

崔俊芝

学习及工作经历:

1957-1962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数学力学系。1962年-1978年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工作;1978年-1995年在中国科学院计算中心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计算中心主任,科学数据库工程总经理等;

1995-1998年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8年至今在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工作,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5-2014年任科学和工程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1995年5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5-2002年,2004-2010年兼任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建筑学部常委、副主任,2010-2018年,中国工程院主席团成员。

2018年3月当选为欧洲科学与艺术科学院院士。

成就和贡献:

自1962年以来一直从事计算数学、计算力学和软件工程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工作,早年在冯康教授指导下从事有限元方法及其工程应用研究, 1964年独立研制出第一个平面问题通用有限元程序, 成功地解决了刘家峡大坝等工程的复杂应力分析问题; 1972年开始有间隙带摩擦弹性接触问题分析方法及其工程应用研究, 于1973年首先揭示了接触体内的应力状态与加载路线的相关性, 运用增量理论和変分不等式对这类问题做出了严格的描述, 发展了一套线性化算法, 研制了相应的软件, 顺利地解决了龚嘴大坝带缝运行和运行中高压灌浆等多项复杂的结构工程难题;1980年以来先后主持或参与主持了“六五”、“七五”、“八五”、“九五 ”国家科技攻关,中科院重大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十多个项目的研究工作, 主持完成了“通用有限元程序系统”,“建筑工程设计软件包”,“有限元方法软件环境”,“科学和工程应用软件开发规范”等多项成果; 在完成大型软件项目的过程中,总结提出了一套研制科学和工程应用软件的软件工程方法和技术, 包括算法自适应组织方法, 系统构造模式以及软件开发规范等;近年来,针对具有小周期构造的结构和复合材料,建立和发展了一种双尺度分析方法及其有限元算法。当前主要研究多尺度分析的理论、方法及其在材料科学和工程中的应用研究,特别是面向多向编织复合材料,具有随机裂隙/节理分布材料,以及具有随机颗粒增强/空隙分布材料的力学性能计算和结构强度分析的多尺度计算方法研究. 独立和作为主要成员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3本,译著3本, 完成各类专题报告30余份;先后获得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发明二等奖在内的、省部级二等奖以上奖励9次,四次为第一获奖人,个人奖2次。


邀请人: 漆毅

快速链接

版权所有©2024 太阳成集团tyc7111cc(中国) Macau Sun City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高教园南三街9号   网站:www.zbsddq.com

Baidu
sogou